德國KPM Berlin 24K金洛可可風格手繪花卉盤

年代:1900

窯廠:柏林王室御窯-KPM Berlin

花色: Reliefzierat

尺寸:直徑25.2 cm

 

描述

【細數KPM的流金歲月.璀璨風華】

KPM Berlin創立於1751年,全名是Koniglicher Porzellan-Manufaktur Berlinm。當時普魯士國王菲特列大帝特許毛料製造商威格利成立柏林瓷工坊。不但為其提供場地,還特准其享有原料關稅自由權。但最終因無法突破技術上的困境以及七年戰爭的影響,此雙重原因迫使威格利於1757年無奈放棄。

1761年,商人葛茲戈夫斯基接收威格利瓷器製造的機器以及人力,並四處招募受過嚴格訓練的塑模師以及畫師,聘請麥爾(Friedrich Elias Meyer)為造型總監,又聘請包姆(Karl Wilhelm Bohme)、克利普菲爾(Karl Jakob Christian Klipfel)、波曼(Johann Balthasar Borrmann)等繪製手藝超群的繪師,並取得皇室許可將工坊更名為「柏林皇家瓷工廠」,儘管窯廠的作品在藝術價值和技術水準上都相當精彩,仍舊於1763年因財政困難而宣布停產。同年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決定花費巨資來收購KPM瓷廠,以確保其營運,並以國王之名,將布蘭登堡選帝侯爵微紋上的「藍色權杖」作為KPM的商標窯印。

將近260多年來的窯廠延續發展和進步,從製作模型、塑型到上彩,KPM是當今世上極少數仍堅持全手繪的窯廠,其創作尊貴之處在於雕工精緻的瓷盤浮雕和細緻優雅的彩繪。

我們可以說,沒有腓特烈大帝的藝術鑑賞和全力支持,就沒有KPM窯廠今日獨領風騷的一面,普魯士地區皇室Haus Hohenzollern家族當中,沒有一位能像腓特烈大帝兼具獨到的藝術美感及超強的執行力。他希望藉由瓷器的輸出來帶來的富裕,振興產業榮景和國家建設,因此對KPM窯廠的設立和管理投注十分的精神、全力參與,不僅統籌窯廠內部的技術人員和畫師,並全程參與瓷器製作的流程,而腓特烈二世本人也投入藝術設計的部分,因此確立了所謂的普魯士洛可可風格,並且因此延伸出許多裝飾元素,他將這些元素運用於瓷器的繪製、建築、傢俱和畫作等等。而他本人所親身參與第一套吻合德國洛可可風格概念的瓷器,是一整套大型晚宴餐瓷組,這個花色稱之為 Reliefzierat,是他和窯廠內的塑型大師麥爾(Friedrich Elias Meyer)共同創作,其花色中的金色浮雕花葉,剛好和他在德國波茨坦的新宮 ( Neues Palais ) 中晚餐室牆面的立體浮雕有完美的呼應。

當時整個夏宮-無憂宮 ( Sans Souci Palais ) 內和所有朝廷大臣所用的 大型餐具組都由腓特烈二世一手包辦,親自設計並監督完工,其所完成的瓷器在精緻度上和品質上都展現出卓越的品質,頓時讓KPM Berlin的瓷器揚名立萬,成為歐洲各國皇親國戚所爭相競逐的收藏焦點。腓特烈大帝更開創了以KPM瓷器作為皇家贈禮的外交傳統,也因此KPM瓷器成為英國、法國、俄羅斯、西班牙、瑞典、荷蘭等國家宮廷的臻藏。

包括波茨坦皇宮、布雷斯勞皇宮、柏林皇宮、無憂宮、夏綠蒂宮等,腓特烈大帝總共向KPM窯廠訂製21組宴會餐具組及450件藏品,其中的普魯士洛可可風格宴會餐具組如:浮雕裝飾系列(The Rocille)具有洛可可風格優美的曲線並以立體貝殼飾紋,使原本平坦的瓷器增添另一種韻味,另外還有古希臘羅馬風格裝飾系列、新風格裝飾系列,均為塑型大師麥爾(Friedrich Elias Meyer)創作。

【KPM首席塑型大師- Friedrich Elias Meyer】

他是一位德國的雕塑家和塑型師,擅長洛可可風格。他為Meissen窯廠創作了許多精彩的模型,不過是在KPM窯廠的作品讓他揚名立萬。

他是雕塑家Matthias Meyer的兒子,他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家普魯士藝術與機械科學研究院』的院長Wilhelm Christian Meyer (1726-1786),因為父親早逝的緣故,Meyer在哥達宮廷雕塑家Michael Grünbeck的麾下學習,經歷過學徒生涯後,他於18歲(1741年)時候被任命為亨利一世於施瓦茨堡-松德斯豪森的宮廷御用雕塑家。1742年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Ernst August I計畫於Eisenach建立雕塑並以皇室名義資助他兩次進修的資金,包括1743年到柏林和1745年到德勒斯登。這些進修提供他於1746~1747年參加新的巴洛克宮殿興建所需要的實務經驗和建築相關的知識。

在1748年公爵過世之後,麥爾在最早期的麥森窯廠Royal Polish and Electoral Saxon Porcelain Manufactory取得塑型師的職位,因為當時和麥森窯場塑型大師昆德勒Johann Joachim Kändler密切配合的共同創作者,也是他的得意左右手-艾柏林Johann Friedrich Eberlein因為身體不適而將職位空出來。經過短暫的適應期,Meyer接管了設計及塑型部門,因為他的經驗和精湛的基數,他的工作採按件計酬,他在麥森窯場的代表作包括1750的瓷偶Malabaren group,以及歌手和音樂家組合而成的Galanten Kapelle。

於1756年開始的7年之戰對森窯廠影響甚鉅,不僅窯廠暫時關閉,很多繪師塑型師以及技術人員都紛紛流失到其他窯廠,在1761年因為其塑型的天賦和才華使他聲名大噪,因此麥爾受腓特烈大帝的邀請至KPM窯廠開闢新的天地,並為KPM創作了許多經典傳世的作品,而他的兄弟Wilhelm Christian Meyer也於1761年從波昂搬到柏林,並於1766年開始為KPM窯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