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訂製-法國大型復興洛可可風格(Rococo Revival style)瓷版畫一對

年代:1890
尺寸:(含框) 寬44 高56 深2公分
Artist:B. Gaillaux,瓷板上有一行字’d ‘Apres Erdmann’,意指該瓷版畫為像大師畫作致敬之作,原主題創作者為Otto Erdmann

描述

【關於瓷版畫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瓷版畫的繪製運用到非常特殊的技巧而且在在製作的過程中有重重難關,在18世紀的瓷版畫數量極少,瓷版畫家們第一個要克服的是用來作畫的瓷板,製作瓷板的材料在1000度的窯裡面會展生變化,高度會縮小16%、厚度會薄14%,接下來把沒有裂掉表面完整的瓷版,手工浸入均勻覆蓋的液體釉料中,釉料的水分很快被多孔的瓷版吸收,形成無光澤的外觀,接下來進入二次窯燒,這次入窯的溫度是高溫1400-1450度,接下來就會是能夠在上面作畫的堅硬、白色有點半透明且質地細膩可供作畫的瓷板。
瓷版畫稀少的第二個且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能用來繪製的色彩很少,像黑色或棕色這種重要的基礎色都尚未能夠調配供瓷版畫使用。而造成此造成瓷版畫失敗的原因如顏色過於黯淡、過於蒼白、畫像顏色不能顯色等,而如何突破困境的方式,瓷版畫家們不斷進行討論,但就算成功研發出來,瓷版畫所使用的顏料依舊實非昂貴。
第三個難關在於窯燒。第一種技術在稱為釉下彩,但是這種技術不用於瓷版畫,因為能承受第二次窯燒的顏色非常少,而且應用上也顯示不出圖面的深度。
第二種技術稱為釉上彩,在第二次窯燒後再上色,之後再次窯燒以確保上色成功。通常一片顏色層次分明的瓷版畫,需要進行12~15次(有時候更多次)不同溫度窯燒,以便讓不同顏色的釉料顯色,以需要高溫顯色的塗料先上,最後以低溫顯色的塗料做為結束,而且在繪畫時,畫家必須考量到釉料經過窯燒之後顏色的變化,溫度上的控制十分重要,在尚未發明溫度控制技術的當時,所有的窯燒都是人為柴燒,其困讀難度想見一般,窯加熱和冷卻一次需要10小時,平均每塊瓷版畫至少都需要入窯120時小時。
瓷版畫家在上次的時候通常是一個個小區塊局部上色,然後逐次增強其亮度和顏色的,因此越大塊、運用色彩越多的瓷版畫,所要窯燒的次數就越多,這當中最困難繪至的是皮膚的顏色,因為入窯之後燒出的顏色可能有極大比例都不盡理想,因此瓷版畫家花最多時間處理的就是畫中主題人物的身體露出、看到皮膚之處,這是最大的挑戰。除此之外,在瓷版畫上沒有所謂的白色顏料,您看到白色的部分,是畫家將要呈現白色的區域跳過留白,如果白色的部分為不規則圖形,在留白的作業上更需小心翼翼,免得破壞構圖。不能大區域的上色,而且上色必須是薄層,最主要是避免顏料入窯燒製後產生小碎片或剝落,因為一旦入窯之後,所有錯誤都無法挽救。
一片瓷版畫可能在入窯的瞬間變成一塊令人驚艷、非凡傳世藝術品,但也可能轉瞬間便成一文不值失敗之作,尤其是將油畫作品轉繪至瓷版畫,再現油彩本身的鮮明,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瓷版畫家偉大之處,在於其需要具備有『雙重視覺』的能力,能夠從釉料上色(上色的釉料顏色和作品的成色完全不同)之初就看出其經過窯燒之後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因此在調製顏料、下筆時需要不斷的揣摩,包括顏色上和場景上搭配如何更具有豐富性和深度。
綜合上述的說明,因為製作瓷版畫的成本極為昂貴,工時漫長、工序細節繁複,而且施作需要小心謹慎,溫度及顏料上的控制等,因此瓷版畫十分稀有,而越大塊、構圖複雜且顏色多彩的瓷版畫也具有相當高的收藏性,當然在窯廠內能夠操刀繪製瓷版畫的畫家,都是當時窯廠首屈一指的首席畫家。
【關於原作畫家】
奧托·埃爾德曼(Otto Erdmann)的父親是知名化學家Otto Linné Erdmann大約14歲時從萊比錫石版畫家古斯塔夫·施里克(Gustav Schlick)那裡接受了他的第一堂繪畫課。[1]在16歲那年之前,他開始在萊比錫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並在那裡接受古斯塔夫·雅格(GustavJäger)、弗里德里希·威廉·布勞爾(Friedrich Wilhelm Brauer)和古斯塔夫·阿道夫·漢尼格(Gustav Adolph Hennig)等大師的教導。[2]一年後,他到德勒斯登美術學院就讀,並同時在畫家工作室工作,有機會向多位極有天賦的畫家同儕討教。畢業後,他進入慕尼黑術學院深造,加入了當地的美術協會,並師從有名風俗題材畫家Ludwig von Hagn路德維希·馮·黑格。 1858年,埃爾德曼在杜塞爾多夫定居,他成為復興洛可可風格的畫家,配備了最好的芬芳感和色彩的精緻性”。此類畫作的特點是題材幽默風趣,充滿生活熱情的態度和令人愉悅色彩呈現。
他是杜塞爾多夫藝術家協會Malkasten的成員,他在該協會的董事會任職已有數年。他還積極參與了Malkasten House劇院表演的成功,是一位業餘的演員。1870年參與繪製比利時期刊《歐洲插圖》的創刊號,1890年,在倫敦水晶宮獲得最好的外國畫家的金牌。1898年獲得了紅鷹勳章。
備註:阿爾伯特親王(Albert)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 Great Exhibition」,為全球第一場吸引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的博覽會;「水晶宮」當時就是因為博覽會而面世的展場,座落在海德公園一隅
因為其細膩的洛可可畫風,他的創作深受瓷版畫畫家所喜愛,包含KPM在內等窯廠名畫家,喜愛挑戰用瓷版的方式來重新展現其畫作的精彩之處。
【關於畫作背景】
在貴族的階層中,男女的互動和交往皆有嚴格的限制,一位有教養的紳士如果想要追求一位淑女,他必須嚴格遵守分際,而整個社會對於女方的要求更為繁複,作為一位淑女,在自己的家中,她在下午三點到五點這段時間都要穿着得體,為接待訪客做準備。訪客的到達時間取決於與主人的親密程度,越親密就可以越晚到達。不熟悉的訪客可以在下午三點到四點到達,而男士在女方家待得太晚也是不成體統的。沒有女方的同意,男士可不能前往拜訪。當互道晚安時,女方最遠只能在起居室的門口,送她追求者離開是近身僕人的工作。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最浪漫的一面是以文字展現的。不但女方會寫日記記述男方的追求,而且雙方還會交換情書。他們還會交換一些有紀念性的小禮物,像是懸於項鍊下像墜子的小盒、古錢幣、肖像畫、詩集、素描、和一綹髮絲等。從此對洛可可風格的瓷版畫作中,仿佛可以看到一段名人軼事正在我們的眼前上演,貼身服侍的女僕將紳士託付的紙條拿在手中,心急而熱切的紳士想要和心儀的女主角碰面,身後還藏著精心準備的花束,正在門外等待碰面的要求被應允,而在第二幅瓷版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位餐廳和廚房的僕役正在交頭接耳的討論著,他們口中的話題應該就是這位風度翩翩的追求者,以及他頻獻殷勤的舉動。
【何謂Genre Painting】
與歷史繪畫或人物肖像畫明顯不同,Genre Painting此類主題創作更貼近描繪日常生活的各種樣貌,更有甚者則是創造出隱含寓意的畫面。因此畫作呈現出一種敘事性的活潑感。油畫是一種述說藝術的無聲語言,透過色彩,明暗,線條,肌理,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藝術來創造出明確的形象與觀感,畫家透過其作品來形塑出自己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