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世界上分為五大洲,其中歐亞大陸雖然享有同一個板塊在文化與藝術風格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向,歐洲藝術與文化的蓬勃發展是由十四世紀歷經百年的文藝復興所啟發,到了十七世紀由於法王路易十四不計代價的建立了舉世聞名的奢華宮殿:凡爾賽宮。一舉將巴黎變成了引領歐洲時尚的代表都市,在十九世紀經歷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民主思潮興起,但對皇室貴族所在的上流社會其奢華與品味仍然十分憧憬,在這個美好年代逐漸沒落的貴族對於時尚風潮與藝術風格仍具有領導的地位,十九世紀的法國又稱為流金歲月與美好年代。
在17世紀,傢俱師傅就有了分工,為了保證工匠師傅的技術水平,行會制定了嚴格的規定,而宮廷和貴族宅邸保留了僱傭師傅的特權。在製作傢俱中,師傅分為兩類,一是細木工匠(法文為menuisier),另一種是鑲嵌木工(法文為ebeniste)。路易十五時期風格的傢俱中,鑲嵌木工用常見的木材來製作框架,而把珍貴樹種的木材切成單板用作覆貼材料,並且利用木材本身不同的顏色來做搭配。在傢俱的製作和裝飾上,細化分工,分為雕刻、繪畫、處理鎏金、鑲崁、漆面等。舉例來說,金箔的製作和貼附是兩種不同的工作,另外還有熔化金屬並進行雕刻,木頭和貴金屬、寶石的鑲崁等等。貴族訂製傢俱時通常會委託一名中間者,將其需求的式樣、尺寸和材質溝通說明,並由該員尋找適合的師傅執行製作,這位中間者的角色,可說是傢俱零售商的原型。
克里斯托弗·佩恩 (Christopher Payne) 於 2018 年 5 月出版的《Paris Furniture The Luxury Market of the 19th Century19 世紀的奢侈品市場》第 386 頁介紹了這位知名的工藝大師Haentges Frères,他製作的物件帶有完整標示牌,上面顯示了完整的名稱和地址。‘Ebenisterie Bronzes、Haentges Frères、Fabricants、6 Rue Titon PARIS。 Denise Ledoux-Lebard 在《法國十九世紀傢俱製造》一書中列出了 1883 年位於巴黎的 Haentges Frères, 9 Immeubles Industriels 公司。Haentges Frères專門製作路易十六風格的訂製傢俱,包括質量極佳的鎏金飾件,以及重視細節的細緻工法,深受藏家的喜愛。 20 世紀初期,他們的作品以裝飾藝術風格而聞名,1937 年被列入《臻品與美術年鑑》中。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十九世紀法國傢俱的設計與演進的縮影,歷經了十七十八世紀所謂的黃金歲月,無論是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一直到了新古典主義這些設計上的突破與創新將裝置藝術發展到了極致,因此十九世紀的歐洲才能夠透過許多偉大的作品,呈現匠人的手藝與對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