緞帶玫瑰鎏金框利摩日琺瑯—藝術大師之作『豪言壯語』

年代:約1895

尺寸:含框 寬 24 高26 深2 公分

Artsit:Ferdinand Roybet 費迪南德.羅伊貝特

特別附註:本主題原畫為油畫,此為特殊製作的琺瑯畫,物件上有兩處藝術家落款

 

 

Description

【藝術家精彩生平】

年輕的費迪南德.羅伊貝特Ferdinand Roybet自小就表現出了對繪畫的興趣和天賦,他於1853 年十三歲時開始在里昂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 de Lyon學習。另外他也在蝕刻/雕刻家約瑟夫·維伯特Joseph Vibert (1799-1860)的工作室,不僅學習了繪畫的基礎知識,而且還結識了現實主義畫家安托萬·沃隆Antoine Vollon(1833-1900)並成為了朋友。然而,年輕的羅伊貝特很快就離開了維伯特的工作室,前往當地博物館和里昂週邊的鄉村進行獨立研究。

他對繪畫的關注與日俱增,技巧也隨之提高。他的父親去世後,他離開里昂前往巴黎。1859 年,安托萬·沃隆Antoine Vollon,幫助他找到了住處,並向巴黎藝術界引薦他。1864年,父親去世後,他獨自定居巴黎。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他的技能迅速提高,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羅伊貝特於1865 年首次在沙龍亮相,他的職業生涯始於1865年在沙龍的兩幅畫作,這些畫作預示了他對文藝復興時期和過去幾個世紀場景的品味。此外,他成為法國出版社Société des Aquafortistes 的成員,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在沙龍上展出了他的蝕刻版畫和繪畫作品。

1866 年,羅伊貝特首次獲得公眾讚譽,其題為《亨利三世的小丑》《Fou sous Henri III》(格勒諾布爾美術館)的大型畫作取得了成功。該作品在沙龍上獲獎,並立即由拿破崙的侄女瑪蒂爾德·波拿巴公主購買。總體來說,藝術評論界的反應是積極的,羅伊貝特因此成為作為二十世紀中葉巴黎,獲得潛力新星藝術家的聲譽,從而確立了他作為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的地位。這幅作品展現了羅伊貝特繪畫中色彩的強烈運用,從那時起他就以其原創的方式,大膽進行色彩的應用。他對回顧性風格的追求受到了這一成功的鼓勵,這種風格主要是在里昂繪畫學院獲得的。它符合第二帝國喜歡歷史重建的藝術理想。接下來的沙龍證實了他在公眾、評論家和買家中獲得巨大的成功。

他的事業在1860 年代末蓬勃發展,並於1867 年和1868 年有成功的展演。許多已經服完兵役的藝術家一樣,1871 年羅伊貝特在普法戰爭期間離開法國前往荷蘭。這是他第一次前往低地,加深了他的沙龍事對古代大師作品的了解,學習到弗蘭茲·哈爾斯Franz Hals的特殊技巧,並從中學會瞭如何更巧妙地在畫布上上色,以及如何以特定的方式用筆尖塗抹淺色調。安特衛普的倫勃朗Rembrandt、雅各布.喬登斯Jacob Jordaens、魯本斯Rubens和布勞威爾Brouwer的作品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從中有更深刻的技巧學習。光與影的對比上的巧妙運用,以及對紋理細節強化的關注將成為羅伊貝特此後作品的標誌。

1872年,回到巴黎後,羅伊貝特再次出發探索世界其他地方,這次是在阿爾及利亞。在那裡,他創作了大量描繪北非環境的圖,其中一些是用羽毛筆畫的。這些畫作反映了他在阿爾及爾的經歷,也可以看到由他自身所創作的自由線條,這使得藝術史學家偶爾將羅伊貝特稱為東方主義畫家。然而,這只是他一部分的畫風展現,因為藝術家在從這個階段也開始了騎士和火槍手的主題創作,這些創作使他聲名大噪。這些創作也許可以視為他對國外旅行的反饋,但也許它反映了一種理解,即這些主題可能不僅因為描繪了遙遠的地方,而且因為描繪了遙遠的時間點而具有“異國情調” 。在這種背景下,創造逃離平凡的主題定義了東方主義和軼事風俗畫。

在整個1870年代和1880年代,羅伊貝特專注於軼事風俗畫和肖像畫。他繼續前往西班牙和義大利旅行,學習古代大師並吸收各種技術。他這時期的許多圖像都依賴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法國和西班牙的想像場景的流行。有些人強調藝術收藏的作用,通常打著西班牙騎士在裝飾華麗的私人住宅中欣賞藝術品的幌子;其中許多作品都充滿幽默感,但也強調理解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在《鑑賞家》中,羅伊貝特以更嚴肅的語氣描繪了一位真誠的年輕法國騎士,他穿著奢華的蕾絲和天鵝絨,坐在擺滿藝術品的桌子旁,全神貫注地檢查一堆蝕刻畫和水彩畫。這個場景掩蓋了十九世紀末軼事風俗畫中更典型的。

羅伊貝特在美國藝術市場同樣取得了成功,並且成功獲得中上階層的藝術收藏者所賞識。不僅在美國,在法國資產階級,他一樣是位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家,他的肖像畫包括著名的波托茨基伯爵(Comte Potocki)、儒勒·列斐伏爾(Jules Lefebvre)、科爾蒙(Cormon)和奧林普·赫里奧夫人(Madame Olympe Hériot)(1891年),這些肖像畫中揭示了日本版畫對其的影響,他特別研究了日本版畫的構圖。

羅伊貝特於1892年重返沙龍(胡安娜·羅馬尼的肖像)(Portrait of Juana Romani),隨後於1893年提交了Charles le Téméraire entrant à cheval dans l’église de Nesle(查爾斯·勒·泰梅雷爾騎馬進入內勒教堂),並因此獲得了法國榮譽勳章,這幅近似於歷史重建和巨大尺寸的畫作確保了藝術家在國外的聲譽,並在海外展出。他於巴黎沙龍先後展出了他最重要的一些作品:Propos galants 1893、La Main chaude 1894、La Sarabande 1895、L’Astronome 1898、Les Savants 1901、Le Refus des impôts 1909。1893 年,他被提名為法國榮譽軍團騎士,並於1900年晉升為榮譽軍團軍官和學院成員。他還在安特衛斯理(1894 年)、柏林和維也納的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了榮譽勳章。此時,羅伊貝特已享有國際地位。而且在國外,例如威尼斯和哥本哈根都有卓越的聲譽。他當時正處於藝術生涯的巔峰,在以令人驚嘆的筆觸創作出大型風俗場景後,他逐漸專注於細節構圖,其中作品的基本部分是建立在各種人物的表達和詮釋上。

在他的晚年,羅伊貝特的職業生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他將精力投入到繪畫宗教圖像上,當時宗教圖像並不是特別流行的主題類型。其中一幅宗教畫《施洗約翰頭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甚麼樣的動機促使羅伊貝特開始以宗教為主題的創作,但也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反思。

羅伊貝特的繪畫特點是筆觸穩定且帶感情,擅長描繪身著閃耀光澤絲綢服裝的肖像畫,其創作靈感來自十六世紀末至十八世紀。他將當代的男女置於這個特定的年代段,這段時間在歷史中被視為黃金時期。除此之外,藝術家主要擅長描繪十八世紀的火槍手和宮廷人物。他的畫作在沙龍和公眾喜愛中獲得了巨大成功。除了肖像畫之外,他還創作及演繹了許多流派,以及試圖重建歷史裡重要的場景。羅伊貝特精湛的技巧、強烈的裝飾感以及瀟灑而強烈的筆觸,使他與魯本斯和佛蘭德畫派 (荷蘭派) 聯繫在一起。憑藉他對歷史畫作的品味、及對當下場景的崇高詮釋,還有一直以來對十七世紀佛蘭德斯大師的熱情,他以驚人的天賦、熱切的學習和超高的領悟力吸收了其中的重點技巧,羅伊貝特的創作可以說完全吻合當時社會的審美期望。這些種種的積累為他帶來巨大的成功。此外,他還收集了大量的藝術品,將他的工作室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中世紀藝術博物館,

1920 年4月11日,羅伊貝特在巴黎的家中去世,就在他八十歲生日的前一天。第二年,在1921年的沙龍上,舉辦了一場的特別展覽,展出了他20幅描繪基督受難的畫作。1926年,羅伊貝特的一位學生康蘇埃洛·福爾德Consuelo Fould將她的別墅和工作室作為遺產均贈給了國家,並指示將其開放為博物館,用以紀念她的藝術導師費迪南德.羅伊貝特Ferdinand Roybet,進一步向羅伊貝特的工作和職業生涯致敬。如今,位於塞納河西岸,靠近大賈特島的羅伊貝特·福爾德博物館是庫爾伯瓦Courbevoie 重要的歷史的建築之一。

 

其畫作典藏於下面的美術館和博物館之中

  •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家冬宮博物館
  • 巴黎奧賽博物館
  • 英國白金漢郡克萊夫登莊園
  • 美國國家美術館
  • 美國聖路易斯米爾德里德·萊恩.肯珀藝術博物館
  • 法國波爾多美術館
  • 法國米盧斯美術館
  • 法國尼姆美術館
  • 加拿大蒙特婁美術館
  • 法國羅伊貝特福爾德博物館
  • 阿根廷國家貝拉斯藝術博物館
  • 美國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 美國聖母大學斯尼特藝術博物館
  • 美國雪城大學美術館
  • 美國約翰和梅布爾林林藝術博物館
  •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
  • 台灣奇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