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工藝大師Henry Dasson本人親做落款大理石玄關櫃

年代:1882
風格:新古典主義
尺寸:寬118 深51 高93 公分
Maker:Henry Dasson
特殊機關:正面的中央抽屜有一個鑰匙開口,輕按一下按鈕,一對彎曲的側面抽屜就會打開,這是當時訂製的特殊機關

描述

「真正的藝術品包含著自己的美學理論,並提出了讓人們藉以判斷其優劣的標準。」———歌德

《關於Dasson的歷史地位》

世界上分為五大洲,其中歐亞大陸雖然享有同一個板塊在文化與藝術風格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向,歐洲藝術與文化的蓬勃發展是由十四世紀歷經百年的文藝復興所啟發,到了十七世紀由於法王路易十四不計代價的建立了舉世聞名的奢華宮殿:凡爾賽宮。一舉將巴黎變成了引領歐洲時尚的代表都市,在十九世紀經歷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民主思潮興起,但對皇室貴族所在的上流社會其奢華與品味仍然十分憧憬,在這個美好年代逐漸沒落的貴族對於時尚風潮與藝術風格仍具有領導的地位,十九世紀的法國又稱為流金歲月與美好年代。

在當時頂級傢俱除了功能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繁複的工序將奢華與精緻刻劃在其上,在舞會與沙龍文化極盛的風氣下傢俱跟畫作,服裝,珠寶飾品,禮節儀式一樣被視為上流社會的評判標準,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出現了幾位極具代表性的傢俱製作大師像是林克(FrançoisLinke),亨利達森(Henry Dasson),杜蘭(Gervais Durand)等等。

《大師生平》

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回顧起這幾位名匠的背景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是鄉下或是社會中下階層的孩子,但是他們卻利用時代的轉化尋找出自己發跡的辦法,抓住了力爭上游的機會,他們會成功不光是他們對於藝術的天份與才華,更重要的是對人生務實與積極的態度,他們大多數不光是一屆工匠更是自己公司的負責人,從設計生產到參展銷售,或許是出身低下讓他們更能把握每一次機會寫下自己的里程碑,今天我們會聚焦在亨利.達森身上。

亨利達森(1825-1896)是一位19世紀以青銅鎏金鑲嵌家具而著名的巴黎傢俱製造商。與當時其他製造商不同在於他起先是一位銅雕作家,因此他作品的一個特點是他的高水平的青銅雕刻所創造的質感,更確切地說是他巧妙地雕鑿青銅將其融入傢俱中創造出獨特的氣質。

他發跡於1858年,因擅於製作精密的銅製零件又被稱為“製錶師”,並在七年後與另一名雇員Emile.H.Godeau聯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同年接管了附近的青銅鑄造廠開始設計研發自己的作品,透過不斷的接觸與摸索開始了傢俱製造商的工作,他巴黎的工作室位於Vieille-du-rue街106號(現今的巴黎第三區,也是目前保有最多老建築的區域),在浸淫銅雕製作數年後他開始學習製作路易十四,十五和十六風格的家具,透過親自設計並製作品質上佳的銅鎏金配件嵌入他的傢俱做為裝飾。

到了1871年,著名的頂級家具供應商Charles-Guillaume Winckelsen(1812-1871)逝世後,其遺孀不善經營願意將生意頂讓,因緣際會下亨利達森順利繼承了溫克爾森這個金字招牌,而亨利也一併買下所有庫存的作品與模具,透過再設計與研發,亨利達森將本就十分精美考究的頂級傢具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1878年和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亨利達森展出了路易十五和十六世的風格作品,以及他自己重新塑造出的十八世紀設計作品。 1878年的展品包括由達德利勳爵所買下的一件完全由銅鎏金構成的桌子。他在同一展覽中完美複製了著名的路易十五御用辦公桌並賣給阿什伯頓夫人。

到了1894年,將近七十高齡的亨利決定退休,並在此時出售他的所有生產模具,列在“由藝術銅雕塑品和傢俱匠師Henry Dasson et Cie所製作關於銅鎏金工藝,風格家具和重要裝飾圖紙目錄與復制權“此次拍賣的記錄顯示,Paul Sormani,以及Joseph Emmanuel Zweiner,Maison Millet和Beurdeley獲得了Dasson的某些圖紙和傢俱原型。從這場拍賣的結果不難發現亨利達森所製作的傢俱對當代設計師與製造商的影響力與權威性。

《關於物件-凝結古典與奢華的傑作》

在亨利·達森所處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法國頂級家具製造商(ébénistes)的主要商業模式,就是對黃金年代(路易十四、十五、十六時期)名作的致敬與改良。這些物件不僅是對歷史的敬意,更是對品質的承諾。

本法國路易十六風格桃花心木鎏金複雜浮雕銅飾大理石玄關櫃,運用頂級材質,以優雅、簡約的線條呈現路易十六的純粹風格。櫃體呈長方形,正面有玻璃,中央一扇大門,兩側有兩塊較小的玻璃面板。側面優美的弧度更彰顯了工匠精湛的木工技藝。中央門打開,露出帶有中央玻璃擱板的內部空間。最引人注目的是櫥櫃內部的側部和背面均採用鏡面設計。這項設計是18、19世紀法國家具的經典特徵,巧妙地利用光線、反射與深度,旨在突出和吸引人們對櫃中藝術品的關注,極大地豐富了展品的視覺效果與奢華感。

達森作品的精髓,在其高水平的銅雕與鎏金工藝。與當時其他製造商不同,他對青銅質量有著極高掌握力,這使他能夠實現極為複雜且精細的裝飾細節。達森的鎏金件不僅是簡單的鑄造,更在表面進行了細緻的追鑿(手工雕鑿或刻劃),以增強紋理、銳化細節並捕捉光線。這種工藝在貴族家具中是奢華與精緻的極致體現。本件傢俱的鎏金飾件,如的花環、蝴蝶結絲帶、玫瑰、葉飾以及中央抽屜上的古典飾帶,都展現出極致立體且栩栩如生的質感,並體現了路易十六風格對比例和對稱的嚴格要求。在鎏金部件清楚刻有「Henry Dasson 1882」的簽名,這不僅標誌著製作年代,更是這位工藝大師對其工藝的最高承諾。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十九世紀法國傢俱的設計與演進的縮影,歷經了十七十八世紀所謂的黃金歲月,無論是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一直到了新古典主義這些設計上的突破與創新將裝置藝術發展到了極致,因此十九世紀的歐洲才能夠透過許多偉大的作品來改良與復刻,匠人的手藝與對美的追求。這件玄關櫃正是十九世紀傢俱設計與演進的縮影。達森不僅忠實復刻了十七、十八世紀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的精髓,更透過他作為銅雕大師的天賦,將銅鎏金工藝推向了極致。時至今日,亨利·達森的落款家具,憑藉其清晰的署名、可考的年代、無可挑剔的銅鎏金品質以及對路易十六風格的極致演繹,在國際頂級拍場中仍是收藏家們追逐的頂級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