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路易十五風格鎏金銅飾書桌及天鵝雕刻皮椅

年代:1830

尺寸:

桌寬108 深64 高75 公分

椅寬51 深47 高78 公分

 

 

 

 

Description

《細說路易十五時期~洛可可風格》

在歐式古董傢俱的領域之中,法國傢俱是當中最為璀璨瑰麗的一個篇章,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的傢俱風格,不論是外型、工藝技術、材料、鎏金等都具有的開創性和非凡技藝,有些masterpiece達到現代傢俱都無法企及的美感。在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將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這三代時期的傢俱,整理出裝飾藝術展廳擺放,令人眼界大開,並且將古董傢俱風格中起承轉合的脈絡,如實的演繹在觀者面前,每件陳列的傢俱都堪稱是那個時期貨真價實的藝術品。

 

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藝術的主要內容不是模仿自然,而是模仿「行動中的人」,所以藝術品當中展現出來的是人的思想、意念,不論中西方,這些傳世的藝術品當中,不僅表達出創作者的個人美學,更多時候這些所費不貲的巨作,展現出來的是君主和權貴之間的品味和生活縮影。

 

洛可可一詞源於法語Rocaille e Coquille,簡稱為Rocaille,意大利人將其誤傳為Rococo。洛可可風格是路易十五時期在法國宮廷中形成的一種室內裝飾手法,並成為18世紀歐洲蔚為風潮的造型裝飾藝術。不同於路易十四時期的巴洛克風格,強調傢俱繁華氣度來彰顯君主權威,路易十五時期的傢俱迷人、優雅、輕盈,從大自然中吸取靈感,以複雜的波浪曲線模仿了貝殼、岩石的外形,巧妙地描繪當中的纖巧和華麗,將之提煉成一種藝術形式,另外如茛苕(feuilles d’acanthe)、燈心草(joncs),並重拾渦紋花飾細木鑲嵌技術。除此之外,也強調了適用的輕便性,刻意打破古典主義中的對稱與均衡的藝術規律,因此形成了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新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它所呈現出的藝術風格高雅貴氣、繁複多變,在造型上由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和莨苕葉呈現出的鋸齒形狀相結合,以C形、S形和旋渦狀曲線紋飾,創造出一種非對稱、富有動感、自由奔放而低調華麗的裝飾藝術。

 

在17世紀,傢俱師傅就有了分工,為了保證工匠師傅的技術水平,行會制定了嚴格的規定,而宮廷和貴族宅邸保留了僱傭師傅的特權,因此在路易十五時期,工藝技術水平達到空前的完美。在製作傢俱中,師傅分為兩類,一是細木工匠(法文為menuisier),另一種是鑲嵌木工(法文為ebeniste)。路易十五時期風格的傢俱中,鑲嵌木工用常見的木材來製作框架,而把珍貴樹種的木材切成單板用作覆貼材料,並且利用木材本身不同的顏色來做搭配。在傢俱的製作和裝飾上,細化分工,分為雕刻、繪畫、處理鎏金、鑲崁、漆面等。舉例來說,金箔的製作和貼附是兩種不同的工作,另外還有熔化金屬並進行雕刻,木頭和貴金屬、寶石的鑲崁等等。貴族訂製傢俱時通常會委託一名中間者,將其需求的式樣、尺寸和材質溝通說明,並由該員尋找適合的師傅執行製作,這位中間者的角色,可說是傢俱零售商的原型。

 

路易十五親政的時期,他將王室的活動重心帶回凡爾賽宮,並將當中部分房間運用洛可可風格重新裝修。法國貴族和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可謂全歐洲最高貴而優雅,在18世紀的法國是沙龍文化來到鼎盛時期,沙龍是進行政治、文學、藝術、哲學討論或舉辦小型舞會的社交場所,所以洛可可式的傢俱設計反映出新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更強調生活的舒適性和愉悅感。隨著沙龍文化的流行,法國的桌子種類和樣式展生很大的變化。桌子形體變小、結構精巧、重量變輕易於搬動,以使交際活動更方便,彎曲的桌腳,展現流線纖細弧度,裝飾的細節充滿了畫龍點睛之妙,佐以優美充滿自然意象的雕飾為主要特徵,而且傢俱的外形採用流暢蜿蜒的凸曲線,從路易十五風格的展示櫃,可以找到不同於其他時期的優美弧度。

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杜夫人是凡爾賽宮沙龍的主人,由她的參與而修建的幾座豪華建築的建造,如戴佛爾大廈(今日法國總統官邸愛麗舍官、巴黎西郊聖日爾曼的賽爾別墅、巴黎東北角馬恩河上香鎮的香堡、凡爾賽官附近的美景官等,這些建築和內部的裝潢都是華麗、優雅的洛可可藝術的典範。

為了適應不同使用者的各類需求,不同功能性的傢俱也隨之出現,許多小型和輕巧的傢俱,也讓空間佈置造營造不同氛圍、充滿更種可能性,並且這個時期開始有特殊用途的房間:小客廳、沙龍客廳、書房、音樂廳和餐廳。不同裝飾性和功能性的傢俱應運而生:雙肩形寫字檯、小梳妝檯、小立櫃、各種尺寸的邊桌、牆角櫃、特殊弧面的展示櫃等。從這些做工精緻的傢俱可以一窺路易十五時期法國傢俱的特點。建築和室內裝飾上所稱的路易十五風格繼承了攝政時期的風格,尤其是對物件形態解放和自由化的強調,讓法國傢俱藝術邁入最具創造性的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