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時期銅鎏金上掀式書桌

年代:19世紀晚期

尺寸:寬116 x 深66 x 高106 cm

 

描述

關於作者:

弗朗索瓦·林克(FrançoisLinke1855-1946)

Linke於1855年6月17日出生在現在的捷克共和國的Pankraz小村莊。記錄顯示,林克曾在1877年完成的木工匠師諾伊曼(Neumann)擔任學徒。 Linke的工作日誌記錄了他於1872年7月至1873年10月在維也納舉行的1873年國際展覽會期間的生活點滴。
在結束了學徒生活後他隨即前往布拉格,布達佩斯和魏瑪,最終於1875年抵達巴黎。據記載,他在巴黎獲得了一位神秘的德國家具製造商的工作,從製作風格年代跟地點推斷紐爾Zwiener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經過一段時間回到他的家鄉潘克拉茨,他於1877年決定返回巴黎繼續深造。
1878年,他回歸的時間逢迎巴黎舉辦了第三屆國際展覽會,讓人難以想像的是一個僅七年前被戰爭蹂躪的國家可以那麼快速的復甦。 早在1881年,剛剛起步的林克工作室就在法國Faubourg St. Antoine工作,但在尚未成名之際他大多接受其他大型家具商的訂單製作他牌產品。
到1889年,通常在美國舉行的另一個世界博覽會在巴黎舉行。埃菲爾先生為展覽搭建了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埃菲爾鐵塔),受到它的啟發,Linke下定決心要在下一屆博覽會,也就是19世紀將於柏林舉辦的最後一場博覽會上大放異彩而開始埋頭創作。
1900年巴黎博覽會的委員之一Victor Champier在當時曾透過媒體呼籲,“希望在博覽會上看到的是偉大的創造,而不要復制前人的作品”。這是一種對多數工匠只會複製前人的模型而不肯創新的高聲疾呼,針對這項發言Linke以無與倫比的方式應對這一挑戰。
Linke決定在展覽會上超越競爭對手,開始著手製作他可以設想的最雄心勃勃的作品,利用所有想像得到的奢華元素。他展出的作品標誌著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風格的歷史主義詮釋的轉變,這個評價來自於他最大的競爭者,他形容這是一種令人吃驚的新事物,代表著新時代的來臨。與LéonMessagé一起,他開發了一種新風格,以其流動的曲形線條的主體結構向路易十五洛可可風格致敬,但在細節上卻融合了現代和進步的新藝術風格:Art Noveau的植物與礦物等自然元素創造出全然不同的創新風格。
“藝術雜誌”於1900年的年度特刊中這麼形容: 『“Linke的作品……(下略)是一個例子,可以通過在路易十五和十六世的經典例子中尋找靈感,而不是在任何意義上複製這些偉大的作品。Linke的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創,可以從中發現家具所能展現的極致藝術性。』稱讚他為智慧的循道者。
Linke在博覽會上呈現的作品對於當代旁觀者來說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面孔,十八世紀的傳統設計無縫融入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自然主義。 ‘Revue’將Linke的風格描述為’entièrementnouveaux’(全新風格),幾乎所有人認定Linke代表著1900年藝術家具史上最大的突破。
這對當時的Linke來講也是一場豪賭,在他設計並付諸製造這些奢華且豪貴的傢俱之時,他尚未獲得任何的訂單也沒有設定任何的潛在買家可能會在展覽後訂購其作品,同時期許多其他大型傢俱製造商甚至開始縮減支出,逐漸凋零。與其他家具商不同的是他意識到為了要更進一步擴展他的事業他必須要更大膽的將眼光放在國際並且透過作品吸引更多的世界富豪關注,出於這個原因,他下了一場豪賭,在1900年展覽中展出的所有東西。如果沒有成功,他幾乎肯定會屈服於破產。
註:透過Linke個人紀錄可得知博覽會上一共有包含英國,歐洲,美洲,比利時皇室,甚至是法國當時的總統Emile Loubet.都來拜訪他。
這種敢於冒險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憑藉他的聲譽,La Maison Linke成為了二戰之前全法國最頂級的傢俱供應商。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Linke,無論是工作的技術才華以及求新求變的藝術革命精神。他的展廳在巴黎,旺多姆廣場和Faubourg St. Antoine擴建,他已為其作品塑立出不敗的品牌神話。
即便是在一戰初期他也受託為許多知名的銀行家,國際企業的實業家訂製傢俱,1914~1918年間他受託為埃及國王Fuad替他設計放置在位於Alexandria的拉斯阿爾錫宮內的所有傢俱,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訂單,甚至超越了凡爾賽宮。Linke在1920~1930年代持續活躍並於194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