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當愛召喚你時,緊隨它,雖然它的道路艱險崎嶇。
當愛的羽翼擁抱你時,依順它,雖然它翅端所藏尖刺可能會弄傷你。
當愛開口對你說話時,相信它,雖然它的聲音會像北風摧毀花園似地震碎你的夢想。
因為,愛既加冕於你,也必把你釘上十字架;愛既使你成長,也必令你受管教。
愛既上升到枝頭,撫慰著你在日光下顫動的嫩葉,
也必下潛至根部,搖撼你準抓住泥土的根節。
愛採集你們,如同農人收割一束束稻穀。
愛像打穀似地鞭出赤裸的你。
愛向篩子似地篩出你的外殼。
愛像石磨似地磨出你的潔白。
愛更揉捏你使你柔和溫順;
然後,它把你放進神聖的火燄中,使你成為神的聖餐中的聖餅。』
———紀伯倫《先知》〈論愛〉
《藝術家生平》
亨利.埃米爾.阿盧阿爾(Henri Émile Allouard),通稱亨利·阿盧阿爾(Henri Allouard),1844年7月11日出生於巴黎,19292年8月12日卒於巴黎,法國雕塑家、獎章得主和畫家。
身為雕塑家 Alexandre Schoenewerk 亞歷山大.舍內維克(曾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徽章) 和 知名雕塑大師Eugène-Louis Lequesne 歐仁–路易·勒克納的弟子,亨利.阿盧阿爾的作品於 1865 年至 1928 年間在法國藝術沙龍展出。直到 1872 年他一直是一名書商,很晚才進入雕塑的領域,之後才能完全靠其藝術創作謀生。
自 1889 年獲頒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並於同年起成為沙龍雕塑和裝飾藝術評審團的成員,且開始參加各種世界博覽會,並於1900年獲得金獎。他以大理石和青銅雕塑的創作組合而聞名,他同時也使用赤土、象牙和貴金屬來進行創作。其可稱之為新巴洛克雕塑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他也是一位油畫和粉彩畫家,擅長主題為歷史畫、風景畫和靜物畫。他的作品在萬神殿、歌劇院和巴黎市政廳彩繪裝飾的作者。1904年,他擔任巴黎人藝術協會主席。
備註1- Eugène-Louis Lequesne
歐仁-路易·勒克納(Eugène-Louis Lequesne,或 Le Quesne)(1815年2月15日 – 1887年6月3日)是一位法國雕塑家。[1]萊肯在巴黎出生並去世。 1841 年,他進入國立美術學院 James Pradier 的工作室。 1843 年,他贏得了第二屆羅馬大獎,並於1844 年憑藉名為《皮洛士圖安特·普里阿摩斯》(Pyrathus tuant Priam)的石膏浮雕(皮洛士殺死普里阿摩斯)贏得了一等獎。 1844 年至 1849 年間,他與讓·路易·查爾斯·卡尼爾 (Jean-Louis Charles Garnier) 一起住在羅馬法蘭西學院。 1855年,他在世界博覽會上榮獲雕塑大獎,並獲得榮譽軍團勳章。其作品於盧森堡公園、凡爾賽宮、奧賽美術館可見。
《關於創作主題》
賽姬是希臘神話中難得記載的人間的絕世美女,他國王的第三個女兒,她及兩個姊姊都貌美如花,她的美貌使得大家將她視為女神般地愛慕與尊崇,甚至認為她就是美的女神的化身。在希臘神話當中,因為人們對於賽姬的美貌著迷,因此去祭祀愛芙洛黛蒂(羅馬名Venus,維納斯)的人就變少,祂的聖壇變得破舊不堪,積滿許多灰塵,惹惱了愛神。愛神命她的兒子邱比特,將愛神之箭射向賽姬和世界上最醜陋的男子,想要給她一個教訓,但邱比特愛上賽姬,因此開啟了一段希臘神話中的唯美且喜劇收場的愛情故事。Psyche,意為「心靈」或「蝴蝶」,因此所有賽姬的雕塑品,其廣為人知的形象便是一位貌美的女子有著蝴蝶羽翼的翅膀。
這是一件典型的巴洛克雕塑,巴洛克雕塑通常具有多個理想的視角,深刻地反映了文藝復興时期从浮雕到圓型雕塑的延續,除此之外,這個創作呈現出濃厚的自然主義,沒有幾何形狀的構圖視角和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常見的典型比例平衡,在巴洛克雕塑中,人物姿態具有動態感和塑造出的動能圍繞著中心漩渦盤旋,並向外延伸到周遭的空間,類似於螺旋或蛇形的張力線,讓整個物件呈現出活潑的生命力。通過不對稱構圖實現裸體狀態的純淨狀態,瞬間凍結動作,使其微微傾斜的姿勢,輪廓線透物雙手持物,以及花勢漫開的、葉形隨意的植物,向空中延伸,另外賽姬腿上隨意披掛,迎風飄逸的絹絲,加上微微彎曲的腿部姿態,賽姬彷彿要輕盈的飛升至天空,這件銅雕作品所彰顯出來絕佳的表現力非常引人注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