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油畫- The farewell無聲的離別/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大理石面雕刻玄關桌

品名:比利時油畫- The farewell無聲的離別

年代:十九世紀晚期

尺寸:寬112 高 163.5 公分

畫家:揚·弗朗斯·西蒙斯(Jan Frans Simons)

備註:此油畫為木頭雕刻內外雙畫框,畫框細節極好

…………………………………………………………………………

品名: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大理石面雕刻玄關桌

年代:十九世紀晚期

尺寸:寬 150 深 50 高 101 公分

 

描述

「愛從未知道自己的深度,直到分離的時刻」——東方詩哲紀伯倫《先知》(The Prophet)

《關於作品》

藝術史學家塞爾日·戈延斯·德·胡什(Serge Goyens de Heusch)曾評價他的作品展現出「陽光明媚的現實主義」。這一評價對於我們在了解西蒙斯在十九世紀藝術背景下的風格特徵提供了重要的線索。「現實主義」藝術旨在如實地描繪世界,不加理想化。而「陽光明媚」則暗示了西蒙斯特別強調光線的運用,這可能反映了他受到戶外寫生的影響,以及當時藝術界對捕捉大氣光影效果日益增長的興趣。因此,西蒙斯的風格可能融合了對現實的細緻觀察以及對光線和氛圍的敏銳捕捉。這幅畫作是弗朗斯·西蒙斯典型的風格代表,畫家細膩地描繪了兩個農民的形象,他們的衣著和舉止都十分真實,展現了勞動階級的樸實與堅韌。雖然畫面中沒有激烈的動作,但兩位主角緊握的手,無法對視的眼神,低垂的頭部,女主人翁捏緊的裙擺以及略顯疲憊的身影,都傳達出濃厚的離別傷感與無奈。畫中矗立的木製十字路標在畫面中如此巨大,不僅是地理上的指標,更象徵著人生道路的選擇與分歧,如同巨大的挑戰,向兩人襲來,至此之後,彷若一個分水嶺,各奔東西。畫面背景中的夕陽餘暉,代表一天的結束,也暗示著某個階段或關係的結束和告別。西蒙斯擅長利用光線營造氛圍。這幅畫的柔和光線灑在人物與地面上,不僅突顯了他們的輪廓,也為這個感傷的時刻增添了幾分寧靜與詩意。這幅畫作特別之處,在溢於言表的情感深度與普世性。儘管描繪的是十九世紀農村生活的特定場景,但畫中所呈現的離別主題卻是跨越時代和文化的。觀者無需深入了解畫中人物的背景故事,就能透過畫面的氛圍與肢體語言,感同身受那份淡然的離愁與感傷。畫家沒有刻意用誇大且張揚的戲劇性,而是以安靜而內斂的方式,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幅畫不僅僅是農村生活的紀錄,更是對普世情感、人生抉擇與命運交錯的深刻洞察。

《畫家介紹》

揚·弗朗斯·西蒙斯(Jan Frans Simons,1855-1919)出生於安特衛普,青少年時期的西蒙斯就對繪畫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儘管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商人,但西蒙斯夢想成為一名藝術家。據記載,他14歲時創作了他的第一幅油畫肖像,描繪的正是他的父親。此外,他還曾在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博物館臨摹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名作《鸚鵡前的聖母》。這表明西蒙斯早期就對古典大師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學習,這很可能對他早期的藝術發展產生了影響。

西蒙斯在24歲時迎來了他的藝術生涯的開端。1879年,他在安特衛普的一次展覽中首次亮相,這些作品反映了十九世紀人們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濃厚興趣,這也是當時現實主義一個重要趨勢。

除了風俗畫,西蒙斯也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家。他為眾多社會名流和貴族繪製了肖像,甚至連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一世也曾親自到安特衛普為西蒙斯擔任模特,繪製其騎馬肖像。這充分展現了西蒙斯多才多藝的一面,以及他能夠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繪畫能力。

早年,西蒙斯曾研習魯本斯的作品,這暗示了他早期可能受到巴洛克風格的影響。然而,他後來在安特衛普學院學習,並在布拉沙特與他的朋友兼顧問西奧多·韋爾斯特拉特(Théodore Verstraete)一起工作,這段經歷使他接觸到了戶外寫生(plein air painting)2。這表明他的藝術風格逐漸發展,開始更加注重對自然的直接觀察。

1883年,西蒙斯加入了布魯塞爾的前衛藝術團體「二十人社」。該團體旨在挑戰當時保守的藝術標準,並積極推動藝術的創新與發展。西蒙斯參與了1884年該社團的首次沙龍展。然而,他於1885年2月18日退出了該團體,原因是他有兩幅畫作被拒絕展出。儘管他與「二十人社」的聯繫時間不長,但他的加入表明他曾參與當時比利時前衛藝術運動。他所使用的媒介也十分廣泛,包括油畫、蝕刻等多種形式,這也展現了他多方面的藝術技巧和對不同表現方式的探索。

西蒙斯的藝術成就也為他贏得了諸多榮譽和獎項。他的作品曾在巴黎、慕尼黑、巴塞隆納和阿德萊德港等地獲得獎牌,例如《射擊》(Geschot)在巴黎獲獎,《揚不撒謊》(Zien of Jan niet liegt)在慕尼黑獲獎,《葡萄酒收穫》(De Wijnoogst)在巴塞隆納獲得好評,《矢車菊》(Korenbloemen)和《賽牛的勝利者》(de Overwinnaar van de Ossenkoers)則在阿德萊德港獲得獎牌。1906年4月28日,他被授予利奧波德勳章騎士稱號。他的作品也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包括安特衛普的信件博物館(Letterenhuis)、皇家藝術博物館(Koninklijk Museum voor Schone Kunsten)和市立版畫博物館(Stedelijk Prentenkabinet),以及圖爾奈的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in Tournai)。這些榮譽和收藏都證明了西蒙斯在其藝術生涯中獲得了廣泛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