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錦光山家族發跡於正保年間(1644~1648),初代之小林 源(徳)右衛門於京都粟田開窯,製作仁清風格陶器,二代德右衛門,三代喜兵衛,元祿年間(1688-1703)由青連宮賜號「錦光山」,為天皇和幕府將軍燒製預用陶瓷。錦光山家族多出精品,被認為是日本宮廷瓷器的代表。
元代小林 源右衛通稱鍵屋,正保二年(1645)粟田口開窯。製作仁清風格陶器,二代德右衛門,三代喜兵衛,元綠年間(1688-1703)由青連宮賜號錦光山。錦光山自命名後,專門燒製彩繪器,其中尤以制仁清風格彩繪器為擅長。
明清以後,日本工匠專門來到中國瓷都景德鎮學習青花燒造工藝。日本明治時期(1868-1912)在出口浪潮的刺激下,形成並發展了京都風格或稱新古典薩摩陶裝飾風格,大量運用金粉,步入了薩摩製作的精品時期和黃金時代。日本薩摩瓷裝飾名家有幾十個,但最出色的是落款藝名為:藪明山、錦光山家族、兩位亮山、精巧山、松本 寶山 、帶山等。
其中錦光山不是以精細見長,而是注重佈局的韻味和風景,施色較淡雅,受中國畫風影響較大,喜用各種花鳥裝飾。
近年來,薩摩陶的精品頻頻在蘇富比、佳士得等歐美藝術品拍賣會上亮相,因其精緻稀少而受藏家關注,價格不菲。
【盤身景緻說明】
每一片盤子都以琺瑯和黃金手繪而成,構圖雅致具有韻味。
1月份(shogatsu 新年)-Manzai漫才。母親和女兒在新年期間於門前接受漫才舞者的祝福。
一般認為Manzai漫才是來自「萬歲」,後逐漸用「萬」的同音字「漫」(日文都讀作「まん」,即「man」)和「歲」在日語中的俗體字「才」代替,才慢慢形成「漫才」的寫法。萬歲是從平安時代開始的藝能表演,是指在新年表示祝福話語的歌舞。以兩人為一組造訪各家戶,在說出新年的祝福話語後,其中一人開始打鼓,另一人則開始跳舞。在江戶時代,依據各地方的風格不同,出現了加上地名各種萬歲表演形態,例如尾張萬歲、三河萬歲等。之後流行的大和萬歲,是在歌舞和祝福話語之外加上猜謎、問答等趣味性的滑稽談話,漸漸發展成主流的形式。
2月份(Nigatsu)-Umemi梅見。武士家庭和茶藝大師chajin一起到湖邊賞梅。
3月份(Sangatsu)-Sakurami賞櫻。一位女士及其女僕,沿著河岸漫步,欣賞著盛開的櫻花,正好碰面巡迴表演的街頭遊藝者經過。
4月份(Shigatsu)-Kanbutsu。四月佛誕節,於八日舉行,也名灌佛會或花節,是慶祝釋迦牟尼佛生誕的活動, 在這一天,每個佛教寺廟的院子裡都有一間小廳佈置成的“花禦堂”(hanamido),裡面擺滿各色鮮花。小廳中間是一盆水,盆中有一尊佛祖誕生像。前來參拜的人會把甘茶(阿瑪茶或八仙花茶)倒在雕像的頭上。甘茶是用乾八仙花葉子煮成的。寺廟人員會在4月8日之前準備許多這樣的茶水,並在節日那天分給遊客,讓他們帶回去與家人一同享用。過去,人們認為甘茶具有神奇的力量。人們用甘茶製成的墨水寫符咒,並把它倒掛在大門外,相信這種符咒能夠驅趕蛇或其他不受歡迎的動物及昆蟲。根據傳說,佛祖誕生於今天尼泊爾南部邊疆的藍毗尼花園裡。剛一誕生,他就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上,唯我獨尊。”然後,從空中降下九條龍來,噴出純潔的水柱,給他“沐浴淨身”。佛誕節是對這一事件的情景再現。“花禦堂”代表了藍毗尼花園裡的森林,嬰兒形狀的佛祖雕像同時指向天空和大地,甘茶代表的是龍噴撒在佛祖頭上的純潔之水,畫中的孩童正提著甘茶。
5月份(Gogatsu)-Sekku。“Sekku”是根據自然週期全年舉行的一些活動。
“Sekku”有兩個漢字,“Setsu”和“Ku”。“節”的意思是季節的變化,“苦”的意思是向神供奉食物。日本人有將時令食物獻給上天的習俗,享受季節,擺脫季節變化流行的疾病。五月五日是日本的男孩節,是日本的男孩祈福日,傳統習俗中有男孩的家庭要掛上鯉魚旗來為家中男孩祈福,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健康的成長,也有「鯉魚躍龍門」之意。
6月份(Rokugastu)-Sanno Matsuri山王祭。山王祭與神田祭、深川祭一起並稱為江戶三大祭。其中,三大祭之首的山王祭還列為日本三大祭,是歷史悠久的盛大祭典。曾經在江戶時代,神轎與山車得到進入江戶城內的許可,因此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之後的歷代將軍也皆觀覽參拜過,並號稱為「天下祭」而盛極一時。
7月份(Shichgatsu)-Tanabata七夕。古代七夕是宮廷行事,宮中少女當天要學棚機般織衣,到了江戶時代七夕成為民間習俗,除少女織衣外,還出現笹飾及短冊許願的做法。明治以後七夕改在西曆七月七日,少女織衣、笹飾及短冊許願的風俗不改。近年少女織衣已不再流行,笹飾及短冊許願成為慶祝七夕的兩大方式。這似乎是日本獨自發展出來的習俗,其他地方未有。
8月份(Hachigatsu)-Kangetsu十五夜。八月十五夜,又叫十五夜、芋名月,是日本大和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即日本的中秋節,定於農曆八月十五,是明治維新改用格里曆之後,日本本土少數仍然依照農曆日期的節日之一。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家家戶戶會陳列賞月糰子、芒草、芋、毛豆、神酒等供品祭神酬謝神明保佑豐收,而小孩子們會來搶奪祭品,稱為月見泥棒。
9月份(Kugatsu)-Kikuen菊園,暗指菊花節。日本稱為「菊之節日(菊の節句)」,亦是日本五大傳統節日之一。不同的是,日本的重陽節在公曆九月九日,已非農曆九月初九。正因為這日子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因此稱為菊花節。重視傳統的日本人會去賞菊及食菊花酒,還有菊花形狀的和菓子。
10月份(Jugatsu)-Momijimi賞楓。10月的楓樹紅的正美,可以倆倆結伴,在古寺中談天、漫步欣賞楓樹的美景。
11月份(Juichigastu)-Tori-no-ichi酉の市。位於東京都【淺草】的【鷲神社】(OTORI JINJA)據說就是【酉市】的發源地。日本皇族武士【ヤマトタケルノミコト】(YAMATOTAKERU NOMIKOTO,日本武尊)討伐東夷大獲全勝後,將名為【熊手】(KUMADE)的武器掛於鷲神社前的松樹上慶祝,那天剛好是11月的【酉の日】(TORINOHI,中譯:酉日,指古時以天干地支計算時間日期),而後便被列入為鷲神社的固定祭日,而日本武尊也成為神社內供奉的一座神明供人紀念祭拜。之後每年11月,供奉日本武尊的神社會舉辦【酉市】,大多數神社都聚集在關東地區。依據十二地支排序,11月的【酉日】會有2~3天不等,依序稱為【一の酉】(ICHINOTORI,一酉);【二の酉】(NINOTORI,二酉);【三の酉】(SANNOTORI,三酉),日期也隨之不同。人們會在【酉市】期間前往神社祭拜,購買吉祥物熊手,祈求一年好運﹑國運昌榮﹑事業順利。熊手原為清掃樹葉的竹製掃帚,在此取其將落葉聚集起來、象徵著把好運也聚集起來之意,人們便將掃帚製作成各式尺寸作為裝飾,從古時到現代,在各個時期都流行著不同樣式的熊手。像是從江戶時代中期開始,流行在一根根竹子正中央掛上一個面具,兩旁再垂釣著日式紙垂;之後人們便漸漸將各種吉祥物裝飾於熊手上,像是寶船﹑扇子等,演變至今。
12月份(Junigatsu)-Yukiasobi雪遊。冬季的一大樂事就是三五好遊一同賞雪、玩雪。在一片白雪 皚皚之中,萬物呈現出一種冰清玉潔的寧靜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