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每一次的採購,我們都會有內心的排行榜,細數這次採購中的收穫,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物件,來自於倫敦貴族世家的傳家收藏,是經過長時間的經營及努力才取得的珍藏物件。先讓大家對於維也納琺瑯有一個基礎的概念,今天檢附圖片的最後一張是2005年佳士得的拍賣資料,拍賣的物件就是維也納琺瑯,是一件以Hermann Böhm風格製成的藏品(文內有註明,此件沒有落款),在當時的落槌價就高達28,800英鎊(實際取得還有佣金、稅金等其他費用),相較之下,我們此次收到的藏品更加稀有,是具有Hermann Böhm落款的臻品,補上2011年佳士得有Hermann Böhm落款的作品,落槌價翻倍。請各位細細欣賞,這對難得的曠世巨作。
Art is a line around your thoughts.” 「藝術是環繞在思維周邊的線條。」—古斯塔夫·克林姆(維也納象徵主義畫家)
【維也納琺瑯傳奇大師介紹】
赫爾曼.伯姆(Hermann Böhm,又名Boehm)是一位19世紀末維也納最受讚譽,著名的製銀師傅和琺瑯師,於19世紀末至1922年在維也納工作。他最初從匈牙利移居奧地利,並於1866年與岳父路德維希·波利策(Ludwig Politzer)一起從事金銀匠工作。 他以其工藝複雜、藝術創新的新文藝復興風格藝術品而聞名。主要創作文藝復興風格的花瓶,餐桌裝飾品和各式經典雅緻的物件,並深受到古物的啟發和影響。在德國和奧地利,新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19世紀的最後幾十年隨著民族身份和國家認同,並統稱為“歷史主義” (英文寫法Historismus 或 Historicism)。
到1873年維也納萬國博覽會時,伯姆已經被視為奧地利最著名的琺瑯師之一,他的鑲銀琺瑯作品,因為其高水平的藝術價值,在1889年巴黎萬國博覽會和1899年在巴黎國際博覽會均有展出,並獲得國際讚譽。 在當時,倫敦貿易期刊《珠寶商和製金匠》(Jeweller&Metal Worker)對他有極高的評價,期刊內文寫道:『伯姆最出色的作品榮耀來自於完美地製作出偉大的、中世紀風格的作品,用豐富的寶石以及多彩的琺瑯,他處理貴金屬和珠寶、琺瑯的做法,帶有吻合年代時宜的質感,所以讓其所製作的物件,更具有傳家寶的魅力。』
在另外一本書刊Waltraud Neuwirth, Wiener Gold- und Silberschmiede und ihre Punzen《維也納金銀匠及其標誌》, 1867-1922, Vienna, 1976年出版, 第116頁。『當我們開始審視奧地利宮廷的最佳作品時,我們發現自己被帶回了中世紀的藝術。事實上,維也納的伯姆將其最大的榮耀視為對中世紀宏偉作品的完美致敬,這些作品具有豐富的且多種顏色的琺瑯,而即使是他的金匠和珠寶商藝術的致敬創作,也運用如此古老的藝術審美。伯姆的維也納工作室從 1866 年一直存在到 1922 年,此時他已經僱用了 12 名全職工人來滿足人們對各種奇異幻想、折衷主義、歷史主義等藝術作品日益增長的需求。除此之外,伯姆還參加了幾次國際展覽,其中包括1873 年在維也納舉辦的展覽,在那裡他展示了“古董風格的盾牌和盔甲、各種洛可可風格以及類似於利摩日琺瑯的珠寶首飾,代表維也納已儼然成為與巴黎和利摩日一樣重要的 19 世紀琺瑯復興中心。』
【關於作品】
這個作品分為兩個藝術範疇,其一是立體金工的琺瑯鑲嵌和手繪的部分,增添整個物件的華麗感。而作為維也納琺瑯的精隨則是360的無死角的全手繪,手繪的內容主題包括了羅馬帝國的敘事,以及醫學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故事(註1),這對寶瓶的瓶身上,將文化、歷史、神話中一些特殊的場景,透過藝術家的巧手描繪,化為永恆的記憶,這種傳承文化的概念是維也納琺瑯深受世界藏家喜愛最主要的原因,在精巧的物件當中,細細琢磨出其文化承載的特殊韻味,是一件十分難得的傳世作品。
註1
有一回,阿斯克勒庇俄斯正沉思著該如何救活死去的葛勞科斯。草叢裡突然竄出一條蛇讓阿斯克勒庇俄斯受到驚嚇,情急之下便用手杖把蛇打死。這時草叢中爬出了第二條蛇,啣著藥草抹在死去的蛇嘴邊。過沒多久,第一尾蛇就起死回生了。阿斯克勒庇俄斯看到了這一幕,便現學現賣,用藥草救活了葛勞科斯。因為蛇帶來了療癒的能力,所以阿斯克勒庇俄斯帶著纏繞蛇身的手杖,也就成了醫神的象徵,能夠蛻皮的蛇,代表「恢復」和「更新」的過程,也是重生的象徵。纏繞在醫者手杖上的蛇身,同樣也暗示了醫師介於「生與死」、「健康與疾病」兩者間。另外,這根手杖也可以代表人體的脊椎,也就是代表進化和靈性昇進的「中脈」,由重生的蛇攀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