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路易十五華鐸畫風Vernis Martin鎏金展示櫃

品名:法國路易十五華鐸畫風Vernis Martin鎏金展示櫃

年代:1890

尺寸:寬 75 深 34  177 公分

材質:Kingwood

特殊技法:Vernis Martin

 

Description

《細說路易十五時期~洛可可風格》

在歐式古董傢俱的領域之中,法國傢俱是當中最為璀璨瑰麗的一個篇章,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的傢俱風格,不論是外型、工藝技術、材料、鎏金等都具有的開創性和非凡技藝,有些masterpiece達到現代傢俱都無法企及的美感。在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將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這三代時期的傢俱,整理出裝飾藝術展廳擺放,令人眼界大開,並且將古董傢俱風格中起承轉合的脈絡,如實的演繹在觀者面前,每件陳列的傢俱都堪稱是那個時期貨真價實的藝術品。

 

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藝術的主要內容不是模仿自然,而是模仿「行動中的人」,所以藝術品當中展現出來的是人的思想、意念,不論中西方,這些傳世的藝術品當中,不僅表達出創作者的個人美學,更多時候這些所費不貲的巨作,展現出來的是君主和權貴之間的品味和生活縮影。

 

洛可可一詞源於法語Rocaille e Coquille,簡稱為Rocaille,意大利人將其誤傳為Rococo。洛可可風格是路易十五時期在法國宮廷中形成的一種室內裝飾手法,並成為18世紀歐洲蔚為風潮的造型裝飾藝術。不同於路易十四時期的巴洛克風格,強調傢俱繁華氣度來彰顯君主權威,路易十五時期的傢俱迷人、優雅、輕盈,從大自然中吸取靈感,以複雜的波浪曲線模仿了貝殼、岩石的外形,巧妙地描繪當中的纖巧和華麗,將之提煉成一種藝術形式,另外如茛苕(feuilles d’acanthe)、燈心草(joncs),並重拾渦紋花飾細木鑲嵌技術。除此之外,也強調了適用的輕便性,刻意打破古典主義中的對稱與均衡的藝術規律,因此形成了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新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它所呈現出的藝術風格高雅貴氣、繁複多變,在造型上由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和莨苕葉呈現出的鋸齒形狀相結合,以C形、S形和旋渦狀曲線紋飾,創造出一種非對稱、富有動感、自由奔放而低調華麗的裝飾藝術。

 

在17世紀,傢俱師傅就有了分工,為了保證工匠師傅的技術水平,行會制定了嚴格的規定,而宮廷和貴族宅邸保留了僱傭師傅的特權,因此在路易十五時期,工藝技術水平達到空前的完美。在製作傢俱中,師傅分為兩類,一是細木工匠(法文為menuisier),另一種是鑲嵌木工(法文為ebeniste)。路易十五時期風格的傢俱中,鑲嵌木工用常見的木材來製作框架,而把珍貴樹種的木材切成單板用作覆貼材料,並且利用木材本身不同的顏色來做搭配。在傢俱的製作和裝飾上,細化分工,分為雕刻、繪畫、處理鎏金、鑲崁、漆面等。舉例來說,金箔的製作和貼附是兩種不同的工作,另外還有熔化金屬並進行雕刻,木頭和貴金屬、寶石的鑲崁等等。貴族訂製傢俱時通常會委託一名中間者,將其需求的式樣、尺寸和材質溝通說明,並由該員尋找適合的師傅執行製作,這位中間者的角色,可說是傢俱零售商的原型。

 

路易十五親政的時期,他將王室的活動重心帶回凡爾賽宮,並將當中部分房間運用洛可可風格重新裝修。法國貴族和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可謂全歐洲最高貴而優雅,在18世紀的法國是沙龍文化來到鼎盛時期,沙龍是進行政治、文學、藝術、哲學討論或舉辦小型舞會的社交場所,所以洛可可式的傢俱設計反映出新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更強調生活的舒適性和愉悅感。隨著沙龍文化的流行,法國的桌子種類和樣式展生很大的變化。桌子形體變小、結構精巧、重量變輕易於搬動,以使交際活動更方便,彎曲的桌腳,展現流線纖細弧度,裝飾的細節充滿了畫龍點睛之妙,佐以優美充滿自然意象的雕飾為主要特徵,而且傢俱的外形採用流暢蜿蜒的凸曲線,從路易十五風格的展示櫃,可以找到不同於其他時期的優美弧度。

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杜夫人是凡爾賽宮沙龍的主人,由她的參與而修建的幾座豪華建築的建造,如戴佛爾大廈(今日法國總統官邸愛麗舍官、巴黎西郊聖日爾曼的賽爾別墅、巴黎東北角馬恩河上香鎮的香堡、凡爾賽官附近的美景官等,這些建築和內部的裝潢都是華麗、優雅的洛可可藝術的典範。

為了適應不同使用者的各類需求,不同功能性的傢俱也隨之出現,許多小型和輕巧的傢俱,也讓空間佈置造營造不同氛圍、充滿更種可能性,並且這個時期開始有特殊用途的房間:小客廳、沙龍客廳、書房、音樂廳和餐廳。不同裝飾性和功能性的傢俱應運而生:雙肩形寫字檯、小梳妝檯、小立櫃、各種尺寸的邊桌、牆角櫃、特殊弧面的展示櫃等。從這些做工精緻的傢俱可以一窺路易十五時期法國傢俱的特點。建築和室內裝飾上所稱的路易十五風格繼承了攝政時期的風格,尤其是對物件形態解放和自由化的強調,讓法國傢俱藝術邁入最具創造性的一個階段。

 

《關於特殊技法-Vernis Martin

在十七世紀末,許多歐洲家具師傅正流行研究一種源於亞洲的家具漆器技法(在當時的日本工藝裡,它的生產過程屬於高精緻度,高單價的) 他們從當時的中國進口漆器的原料 ,由於這種漆的表面散發著一種有深度,如緞面ㄧ般的優美光澤。

 

在當時德國、英國、荷蘭以及法國皆有大師開始著手嘗試這類技法。巴黎聖安東尼區是一個住著許多鍍金,木工師傅以及家具製作大師的地方,當然對這個獨特的漆器技法早有所聞,也極力嘗試不同的配方來實現這個美麗的漆面光澤,而這些大師裡最有名的就屬Martin兄弟 – Guillaume與Etienne-Simon 這對兄弟早已摸透且熟練了這項技法,並自己開發了名為Vernis Martin的漆器技法(在完成的漆器表面加上歐洲風格的主題的手繪,而該技術後來被廣泛運用在許多家具物品上) 並且持續不斷的研究,精益求精。

 

其中他們所製作的品項上面就完整的呈現了漆器的深度與美麗的繪圖,在皇家貴族的圈子裡非常吸晴,頗受青睞。當時各家工匠的漆器配方皆不外傳,有的工匠則開發出了不同顏色的漆器,例如藍色、藍色、黃色等等,有別於亞洲傳統的黑色或紅色,法國當時的漆器專家將這個新興技法運用在各類物品上,常見於高價位的傢俱、木材版的塗色、室內裝飾物、珠寶及樂器等等,甚至到馬車與馬具,在所謂巴黎人或歐洲貴族的生活圈子裡皆有這項漆器技法的,其運用之豐富,早已超越他們當初所追求的東方漆器,這多虧了歐洲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美學、實驗精神以及這些工匠大師們對於漆器技法不斷創意、嘗試、運用以及積極的展覽,完整實現了所謂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畫風介紹》

華鐸出身於法國鄉下的工匠家庭,華鐸從小家境貧苦,熱愛繪畫的他,下定決心後就離家到巴黎去學畫,並跟隨劇院的舞台裝飾家吉洛特﹝Claude Gillot﹞門下學習到義大利式的「即興式面具喜劇」﹝Commedia dell’arte﹞式的舞台畫。華鐸在吉洛特門下時,常在劇院和街頭觀賞戲劇及雜耍表演大量寫生,後來都成為他繪畫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後一個契機,華鐸成為巴黎盧森堡宮的監理奧德隆﹝Claude Audran﹞的助手,因此他學會洛可可風格圖案飾紋,並潛心研究宮裡所珍藏的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組圖《瑪莉‧麥第奇的故事》,魯本斯的鮮豔色彩和奔放的筆觸帶給他極大的影響。當華鐸 29 歲時巴黎法國皇家美術院的院士,從此得以進出宮廷和上流社會,將貴族的洛可可式的生活和趣味描繪下來,他也在繪畫方面有非凡的成就,創立了他獨特細膩畫風,他的作品多半以明亮活潑的色彩描寫人們歡聚一處,優雅享受閒適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