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工藝大師Paul Sormani工作室手繪淑女寫字櫃

年代:十九世紀晚期

尺寸:寬64 深35 高128公分

特殊技法:Vernis Martin

 

描述

《關於物件》

世界上分為五大洲,其中歐亞大陸雖然享有同一個板塊在文化與藝術風格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向,歐洲藝術與文化的蓬勃發展是由十四世紀歷經百年的文藝復興所啟發,到了十七世紀由於法王路易十四不計代價的建立了舉世聞名的奢華宮殿:凡爾賽宮。一舉將巴黎變成了引領歐洲時尚的代表都市,在十九世紀經歷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民主思潮興起,但對皇室貴族所在的上流社會其奢華與品味仍然十分憧憬,在這個美好年代逐漸沒落的貴族對於時尚風潮與藝術風格仍具有領導的地位,十九世紀的法國又稱為流金歲月與美好年代。在當時頂級傢俱除了功能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繁複的工序將奢華與精緻刻劃在其上,在舞會與沙龍文化極盛的風氣下傢俱跟畫作,服裝,珠寶飾品,禮節儀式一樣被視為上流社會的評判標準,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出現了幾位極具代表性的大師像是林克(FrançoisLinke),亨利達森(Henry Dasson),杜蘭(Gervais Durand)、保羅·索爾馬尼(Paul Sormani)等等。

這件由19世紀巴黎頂級傢俱工藝大師 Paul Sormani 工作室所打造的手繪淑女寫字櫃,完美體現了當時法國上流社會對奢華與精緻的極致追求。它不僅是一件功能性傢俱,更是一件融合了精湛木工、華麗青銅裝飾和珍貴藝術漆繪的傳世之作。 櫃體中央的畫作,其繪畫風格明顯受到17世紀荷蘭靜物畫派的啟發。這種畫風講究光影的細膩變化、色彩的豐富層次,以及對自然物體的高度寫實描繪。畫中可見一束繁茂的花朵被安放在古典式花瓶中,每一片花瓣、每一片葉脈都栩栩如生,光線從右側灑落,讓花朵的明暗對比更為立體。紅色的罌粟、粉色的玫瑰、白色的雛菊與黃色的菊花相互輝映,背景以深沉的黑色或暗綠色來凸顯花朵的鮮豔。這類寫實風格的畫作不僅展現了畫家的精湛技藝,也隱含了當時社會對自然美、富足與短暫生命的哲學思考。這幅畫不僅提升了傢俱的藝術價值,也賦予了它獨一無二的生命力,使之成為一件真正的藝術品。這個寫字櫃巧妙地將藝術與功能融為一體,它的設計不僅美麗,而且極具實用性。「淑女寫字櫃」(bonheur-du-jour),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中葉的路易十五時期,其法文原意為「白日歡愉」,象徵著在舒適優雅的環境中享受書寫、閱讀或處理私人信件的愉悅時光。 它的設計特點在於小巧精緻,非常適合擺放在臥室、書房或沙龍等私密空間。整個櫃子的上半部可以優雅地向下拉開,形成一個便於書寫的平台。櫃子內部設有小型抽屜和分隔空間,專為存放信件、文具或個人物品而設計。 在19世紀,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書寫成為上流社會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僅是書寫的工具,更是展現女性個人品味與生活情調的象徵。它代表著一種精緻而私密的生活儀式,讓書寫不再是單純的功能性行為,而是一種結合美學與優雅的藝術。 這件寫字櫃不僅是Paul Sormani卓越技藝的見證,也是19世紀華麗工藝和生活美學的縮影。

『輝煌履歷』

保羅·索爾瑪尼(Paul Sormani,1817-1877年)是19世紀意大利倫巴第大區威尼斯人的傑出櫥櫃製造商(ébéniste)。保羅·索瑪尼(Paul Sormani)於1817年出生於意大利,於1877年去世,最初專門從事小型傢俱的製造。移居巴黎之後,索爾馬尼(Sormani)於1854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並很快開始生產高品質的標準和精緻傢俱,他稱之為“豪華傢俱”。 他專門研究路易十五,十六的風格,事實證明,這些東西在歐洲貴族中非常受歡迎,很快成為法國皇室的時尚寵兒。例如,拿破崙三世(Emperor Napoleon III)的妻子歐仁妮皇后(Empress Eugenie)選擇運用Sormani漂亮的傢俱裝飾皇宮,歐仁妮皇后特別鍾情他的作品。索爾瑪尼(Sormani)作為巴黎最好且最具有影響力的傢俱大師之一,因而受到貴族界極大的關注,除此之外,富有的巴黎人對於路易十五和十六風格的高品質作品十分傾心,索爾瑪尼並通過在世界許多重要展覽中展出他的作品,贏得全世界藏家的讚譽。 索爾馬尼精緻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並在1860年代和1870年代的所有主要國際展覽中都獲得了獎項,於1849年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銅牌,並在1855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牌,在1862年倫敦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銅牌。 值得關注的是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主辦者將索爾馬尼的作品描述為「一位傑出的巴黎師匠,其作品值得獲得大眾的關注,並獲得行家的肯定」,展場評論家更給予其作品極度的肯定「以最高水平的製作品質將幻想具象化」,他的作品受到廣泛注目,並獲得銀牌。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實至名歸的獲頒金牌,在1883年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展覽上獲得了榮譽證書,然後在1889年巴黎世界展覽上獲得了大獎賽。

『世代傳承』

保羅·索爾馬尼(Paul Sormani)逝世後,他的兒子保羅·查爾斯(Paul Paul-Charles,1848-1926 [3])和妻子烏爾·瑪麗·菲爾皮尼(Ursule Marie Philippine)於1878年接管公司,公司名稱為“ Sormani Veuve Paul et Fils”。 櫥櫃製造商兼裝潢設計師Édouard Lièvre與Sormani合作,重現並改良了許多洛可可風經典傢俱,其中有些是在Paul Sormani過世後製造的。 1914年,他的兒子Paul-Charles Sormani與Thiebault Frères聯手在巴黎Haussmann大道134號建立了一家精品店。 Maison Thiebault-Sormani在1925年於巴黎舉行的國際現代裝飾和工業藝術展覽會上展出傢俱, 一直持續到1934年關閉。

『傳世典藏』

除了許多致敬18世紀風格的傢俱,以及直接受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統治時期的流行風格啟發而生產的傢俱外,索爾馬尼(Sormani)尤其做工精緻的鑲崁座鐘和餐具櫃,以及珠寶盒,精緻青銅墨水台,特殊寫字桌或酒窖的盒子等。保羅·索爾瑪尼受讓-弗朗索瓦·奧本(Jean-FrançoisOeben)的創作物件所啟發,後者以精緻的花卉鑲嵌聞名,他專門研究機械式傢俱,著重物件內部精巧的機械裝置,讓閱讀寫字桌/梳妝台,在移動抽屜或拉門的同一時間內得以展開。因為其高品質的傢俱製作,因此是世界展覽的常勝軍。 保羅·索爾瑪尼(Paul Sormani)製造的許多傢俱都收藏在葡萄牙的阿茹達故宮(Ajuda National Palace),另外在羅浮宮和英國V&A博物館亦有館藏。

《特殊技法-Vernis Martin》

在十七世紀末,許多歐洲家具師傅正流行研究一種源於亞洲的家具漆器技法(在當時的日本工藝裡,它的生產過程屬於高精緻度,高單價的) 他們從當時的中國進口漆器的原料 ,由於這種漆的表面散發著一種有深度,如緞面ㄧ般的優美光澤。 在當時德國、英國、荷蘭以及法國皆有大師開始著手嘗試這類技法。巴黎聖安東尼區是一個住著許多鍍金,木工師傅以及家具製作大師的地方,當然對這個獨特的漆器技法早有所聞,也極力嘗試不同的配方來實現這個美麗的漆面光澤,而這些大師裡最有名的就屬Martin兄弟 – Guillaume與Etienne-Simon 這對兄弟早已摸透且熟練了這項技法,並自己開發了名為Vernis Martin的漆器技法(在完成的漆器表面加上歐洲風格的主題的手繪,而該技術後來被廣泛運用在許多家具物品上) 並且持續不斷的研究,精益求精。 其中他們所製作的品項上面就完整的呈現了漆器的深度與美麗的繪圖,在皇家貴族的圈子裡非常吸晴,頗受青睞。當時各家工匠的漆器配方皆不外傳,有的工匠則開發出了不同顏色的漆器,例如藍色、藍色、黃色等等,有別於亞洲傳統的黑色或紅色,法國當時的漆器專家將這個新興技法運用在各類物品上,常見於高價位的傢俱、木材版的塗色、室內裝飾物、珠寶及樂器等等,甚至到馬車與馬具,在所謂巴黎人或歐洲貴族的生活圈子裡皆有這項漆器技法的,其運用之豐富,早已超越他們當初所追求的東方漆器,這多虧了歐洲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美學、實驗精神以及這些工匠大師們對於漆器技法不斷創意、嘗試、運用以及積極的展覽,完整實現了所謂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