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麥森瓷窯瓷古董鸚鵡

年代:1870~1890

Artist:Johann Joachim Kändler

尺寸:底座直徑 15 公分  高 25 公分

 

 

 

 

 

描述

【麥森一代大師昆德勒】

約翰·約阿希姆·昆德勒(Johann Joachim Kändler,1706年6月15日 – 1775年5月18日)出生在德國阿恩斯多夫附近的菲施巴赫,是一位牧師的兒子。他接受了古典教育,對希臘羅馬神話有了很好的了解。這種知識、精湛的雙手技巧和非凡的觀察天賦為昆德勒後來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基礎,這將導致他進入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宮廷。他的瓷器作品的利潤隨著他的社會地位而上升。

昆德勒的職業生涯始於重要的德勒斯登宮廷雕塑家和祭壇雕刻師Johann Benjamin Thomae (1682–1751) 的學徒。在這個時候,他已經表現出了很多技巧,這導致他被賦予了重要的任務。他的才華並沒有被忽視,1731年6月22日,年僅25歲的他被奧古斯都二世任命為宮廷雕塑家,並在麥森瓷器廠擔任模型師。在那裡,他成為約翰·雅各布·基什內爾的助手,並在1733年基什內爾辭職時接替他成為“塑型大師”。他早期的瓷器動物群結合了對自然的強烈印象和德勒斯登雕塑的影響。後來,昆德勒負責雕塑造型,最終成為一名“奧術師”,承認了瓷器配方的秘密。1749年,他被任命為宮廷專員,是他職業生涯的頂峰。

麥森工廠的名聲是基於在昆德勒的技術和美學指導下完成的瓷器。他參與了後來成為薩克森總理布呂爾伯爵委製的『天鵝系列』的創作,他與最親密的同事約翰.費德里希.艾柏萊恩共事,直到1741年,他們共同創作出十八世紀名聞遐邇的最奢華、豐富且典雅的餐瓷組。

 

他在麥森製作的作品極大地改變了瓷器行業。他的作品以其優雅的華麗和輕鬆的魅力,不論是依照特定主題的設計或是充滿創造力的展現,反映出時代的潮流風尚,以及當代的藝術風格,他同時也善用象徵手法和敏銳的觀察,將各種社會變邊的景象,化為實際的作品,不僅展現出歷史人文的精隨,很多作品更具有嘲諷時政的寓意和內涵,並且帶有極佳的幽默感。才華洋溢的昆德勒,終其一生都在麥森瓷器工廠服務。在麥森服務的44(1731~1775)年間,他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讓他持續不斷創作,並且自我突破。

昆德勒除了擔任塑型師的工作外,他在1733年麥森成為首席雕塑藝術家,1740年他擔任麥森窯廠雕塑設計部門總監,格年升格為保守瓷器秘密繼承人,1749年,在躍升為宮廷指派的最高官員,帶領國家瓷器廠度過了七年戰爭的動盪時期,並保持生產逆勢而上,其傲人的成就至今仍深受後世所讚嘆,不僅是麥森窯廠的一代大師,他同時在全世界的瓷器歷史裡,佔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歐洲瓷器雕塑的先鋒和奠基者,也被後世冠以『瓷器雕塑之父』的雅稱。

 

柏林博物館有一個全白的安菲特里特凱旋雕像,這是唯一一個已知的肯德勒親筆簽名的人物。他的助手Johann Friedrich Eberlein和Peter Reinecke是他的繼任者。在工廠工作了 40 年後,他於1775 年 5 月 18 日在麥森去世。

 

在大多數收藏陶瓷的主要博物館中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英國最好的藏品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六樓。另外包括大都會博物館、伯明翰藝術博物館、J. Paul Getty蓋提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和國立博物館。在德國,則可以在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和茨溫格宮的德勒斯登瓷器收藏中找到豐富的館藏。

 

【活靈活現的動物】

薩克森王國的強者奥古斯特,因持續不斷收藏瓷器後’亟需一個奢華寬隆大的空同来随列,管時的「荷随宫殿」已不敷使用。1722年,礼卡力亞斯·龍古倫 (Zacharias Longuelune) 開始著手擴建皇宫。擴建的皇宫命名爲「日本皇宫」,這是特别爲珍藏瓷器而設計的宫殿。強者奥古斯特希望展現有别於中國風的歐洲瓷器品味與特色,以超越當時類似的建築。

1732年,他一口氣向麥森瓷器訂製大型瓷器動物雕塑,以襯托華麗的廳堂、壁面及門面。麥森瓷器工坊於是開始研究燒製巨型動物雕像。般傳統的大型雕塑,都是以石頭爲材質,因爲瓷器燒製的巨型作品必須歷經諸多考驗,從塑型、修飾到案燒,要成功燒製出完美作品可謂困難重重。

 

最先負責實驗的科希納Johann Gottlieb Kirchner屢遭失敗,直到昆德勒接手後才試驗成功,陸續製作出與實物相仿的大型作品,後來麥森瓷器持續投入藝術上及技術上的各種努力,冀望將大型動物瓷器雕塑推向更完美的境界。

爲了研究動物,德勒斯登皇宫還設置動物標本室。昆德勒塑型的動物雕塑相當細緻,也從傳統較低矮的樣式渐漸垂直立體起來。他會自豪的表示,麥森瓷器工廠在動物塑造的工夫,不僅塑造正確的形貌,同時符合眞實現況著上顏料,更添加了自然與美觀的特色。

 

除了大型動物雕塑外,昆德勒還根據收藏豐富的動物標本,創作了衆多以動物主題的作品,例如公雞、野雉外型的蓋碗等,造型栩栩如生,這些精緻優雅的作品歷經時間的推移,依舊撼動人心,教人激賞。

 

【關於瓷偶收藏】

佳士得關於Meissen收藏指南的專文中,特別提點出瓷偶收藏重要性 Collecting Guide: Meissen porcelain在18世紀,瓷器-又被形容為“白金”,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商品之一。 來自東方的瓷器貿易蓬勃發展,歐洲各國開始爭相尋求青花瓷的秘方。瓷器是在大約2000年前在中國發展起來的,但是直到 18 世紀初 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發現了神奇配方時,製作它的方法仍然是歐洲人的一個謎,1710 年Meissen窯廠成立。一直到現今仍繼續生產一些西方最好的商品和雕塑,至今依然是歐洲陶瓷界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

 

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是一位聲稱自己可以煉製出黃金的鍊金術士,此事被大帝奧古斯都二世得知,他監禁了這位鍊金術士要他證明自己的能耐,無須多言的是,他並未真正點石成金,但他確實發現了硬瓷的秘方並從而促進了真瓷器的誕生。由於Böttger的發現,奧古斯都大帝建立了Meissen工廠,並網羅了一些藝術家和工匠來生產並裝飾這些難得的臻品。由此開始生產各種不同的產品,從常用的碗碟盤到為藝術而生的花瓶。 這些受聘的工匠開始嘗試各種釉料和形式,並遠從波西米亞引進了玻璃切割機。然後,在17世紀早期,一位名叫Johann Gregorius Höroldt的男子從維也納來到這裡,並設立了繪畫工作室,歐洲手繪瓷器的起源也促成Meissen至今屹立不搖的地位。在當時窯廠屬於奧古斯都,他對瓷器的狂熱是眾所皆知的,他收藏了大量的亞洲作品。奧古斯都是歐洲第一位量身訂做“真正”瓷器的君主,他開始為自己訂購大量的瓷器,並將其出售給歐陸的大家庭。 最初麥森瓷窯以複製東方形式的瓷器為主。在1720年代,麥森經歷了一個透過模仿來自創中國風格的場景並用來裝飾這些商品的階段。在17世紀 20年代末期,還推出了來自日本的Kakeimon設計,以及受日本原 件啟發的形式。 在一些拍品中可以發現早期的麥森,像是Meissen的Böttger時期,這是由紅色粗陶製成,但覆蓋著實驗黑釉,以模擬日本漆。儘管此時仍然 受到亞洲的影響很大,但透過自創的東方風格融合巴洛克的形式已逐漸 形成一種全新的風格。

 

製作小人物瓷偶的概念最初來自於18 世紀初在歐洲各地的時尚餐桌上看到的糖飾(將糖壓入模具中以形成人物,寺廟,大門,車廂,花園和許多其他形式。)這些都非常昂貴且無法持久,因為它們可以被吃掉。瓷器的發明使這些糖偶可以更加永久,並且賦予更高價值。當時的許多瓷器人物 (從田園風光的場景到街頭商人的描繪 )實際上都被設計成餐桌裝飾,而不像今天那樣放置於櫥櫃裡。瓷偶的主題繁多諸如神話的或寓言的甚至是諷刺的,旨在傳達有關其所有者的信息 (他們的知識水平、他們的軍事實力、甚至他們的幽默感。)Meissen瓷器中最常見的一個人物是 Harlequin 哈樂金。他是極受歡迎的喜劇中一位著名角色(這是一種16世紀在意大利流行的通俗劇)這個角色甚至影響了莎士比亞, 莫里哀等等丑角:就像其他戲劇中的傻瓜或小丑一樣,總是充滿喜悅,這使他深受工匠和收藏家的喜愛。彷彿18世紀從麥森工廠製作出的藏品還不夠滿足奧古斯都的野心,他有了一個驚人的想法,命人創作出等比例的大型瓷器動物 (從異國鳥類到大象和犀牛)這些動物以真人大小的比例創建,而這首批創作是為了獻給 Dresden的統治者放置在他著名的日本形式宮殿。

 

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涉及兩位主要建模人員–Johann Jakob Kirchner 和 Johann Joachim Kändler,後者為前者的繼任者,也是麥森歷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Kändler 的技巧是為模型注入生命,予人栩栩如生的動態感,他的作品今天仍然非常受人尊敬。直至今日Meissen最主要的動物瓷偶原型都可以在這位於Dresden的日式宮殿中找到,但爾偶會有一些未被放進此宮殿中的特殊動物原型流落到市場並造成收藏家爭相競逐的目標。即便是長年研究Meissen的專家也無法預測或估計出Meissen窯廠數百年來哪一系列產品最具有收藏價值,但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一件完整精美的瓷偶物件在多數藏家眼中是歷久不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