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鎏金座鐘-母與子

年代:約1820

風格:拿破崙帝政風格 (Empire style)

鐘錶師:巴黎Lesieur à Paris

鐘體製作: Choiselat-Gallien

尺寸:寬25 深16 高40 公分

 

描述

鎏金技術介紹

鎏金Ormolu是法文,其作法簡單說明是把金子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將“金汞齊”塗在要鎏金的物體表面﹐加溫至極熱的溫度後使水銀蒸發,只剩下K金留在銅表面而不脫落,其金色光澤性能夠永久維持。而因為汞加熱後揮發的氣體有毒性,所以使用汞來執行鎏金的技術,在1900-1910年左右,就被法國政府所明文禁止使用,所以之後鎏金座鐘數量驟減,只剩少數訂做品。至此之後任何一種技術,包括現今常見的電鍍技術,都沒有辦法超越銅鎏金所呈現出來的美感,因為電鍍的電鍍澄色較為冷感,金屬質感較重; 電鍍金不是真金,是利用電解原理在物體表面鋪上類似金色的金屬,經過一段時間顏色會褪,不若鎏金的技術所呈現出來的K金質感,是色澤飽和的黃金色系,而且可以歷久彌新。

🇫🇷所謂的帝政風格

帝政風格(英語:Empire style),又稱帝國風格,是拿破崙帝的官方藝術風格。帝政風格非常強調富國強兵的概念,拿破崙於1804年稱帝後,想循著古羅馬帝國的模式一統歐洲。帝政風格就是這種概念下的具體表現,並多方面展現在室內裝飾和傢俱設計中,後來更拓展到公共建築上。

帝政風格8天鎏金座鐘在白色琺瑯錶盤有Lesieur à Paris落款和機芯刻印落款Lesieur,Lesieur à Paris的座鐘在蘇富比和佳士得都有很好的拍價。(請參閱附件的照片資料)

鎏金銅雕的部分是巴黎非常著名的雕塑師Louis-Isidore Choiselat的作品,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Choiselat-Gallien, 雖然這個精緻的時鐘錶殼運用帝國風格,但該模型似乎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可能是作為特殊委託所製作的。然而,在質量和設計方面,非常接近Louis-Isidore Choiselat(1784-1853)(稱為Choiselat-Gallien)的作品。他不僅為Garde-Meuble和Comte d’Artois(後來的查理十世)製作了鐘錶,還經常替Lesieur a Paris (1790 – 1850年)鐘錶工匠工作室製作內嵌時鐘雕塑品。 Choiselat-Gallien製作了許多非常精緻的鎏金鐘錶外殼,其中許多設計都是鐘錶盤嵌於一個基座柱體中,而前面或上面有一個或多個經典古希臘或羅馬裝扮的主題人物。

這個鐘體本身在主題的演繹上非常有趣,一位貴族母親張開雙臂要擁抱她年幼的兒子,隨著時序演進,本來走路不穩,左右搖擺的貴族男孩長大了,開始玩劍玉和提線人偶。鐘體的最上方是一位老師正在教授學業上的知識,而鐘體中間的弓箭則是隱喻在在武藝上的精進。所以Louis-Isidore Choiselat運用整個座鐘的多面向展現了一位母親望子成龍的養育心境,希望孩子長大能文能武,也在此顯示出法國貴族教育下一代的歷程。

備註:根據文獻記載,劍玉起源於約17~19世紀的法國,剛開始是用獸骨當劍身及球,後來慢慢演變成杯狀,後期再從杯狀演變為尖頭,底部為皿,球也多了一個洞,當時在法國的貴族上流社會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遊戲。